看体育新闻上欧冠足球网!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分享文章到微信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关注欧冠足球网公众号

分享到:

从“冰王子”到“272”,绰号演变的背后是时代的改变

2023-03-18 12:03:25

导读:上周,在我懂APP中发起过这样的一个问答:如何看待中国球迷给球星起各种奇怪绰号的现象。在回答中可以看出,很多球迷发现了一个现象,那就是相比起从前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气息的绰

上周,在我懂APP中发起过这样的一个问答:如何看待中国球迷给球星起各种奇怪绰号的现象。在回答中可以看出,很多球迷发现了一个现象,那就是相比起从前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气息的绰号,如今球员的绰号变得越来越娱乐化。这激发起了我的好奇心,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球员的绰号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?

记得在上学的时候,身边很多球迷小伙伴都会选择用球星的绰号当做自己的网名,使用最广泛的当属“冰王子”这个名称。很多人并不是阿森纳或博格坎普的球迷,但仍然选择了这样一个名字作为自己的网名。在那个杀马特、火星文还流行的年代,这样的网名绝对算得上是一股清流。冰王子,每当我想到这个名字的时候,脑海中霎时就会闪过博格坎普那潇洒的触球转身,那绝妙的最后一击。纵使再模糊、斑驳的影像效果,也无法掩盖博格坎普的优雅,迷人。博格坎普的魅力定义了冰王子的神韵,同样冰王子三字也让博格坎普更抽象,更缥缈地留在了我们这代球迷的心中。

记忆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被当事人美化,就像是姜文镜头下的北京城,时而暧昧、时而纯静;是激荡的青春荷尔蒙,也是升腾的市井烟火气。这是真的,也不全是真的。怀旧的情绪让我们时常厚古薄今,慨叹着昨日世界的美好,而无法接受当下生活的现状。

对于球星绰号也是这样,很多人会觉得像“冰王子”、“金色轰炸机”这样的绰号,有韵味、有画面感,更具审美意趣,而272、374或者杜牧狗剩这样的绰号扁平,乏味甚至极尽无聊。无法否认,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巨大的差别,注意是差别而不是差距,单纯字面的差别深层反映出的是不同社会时期,人们思维和表达方式的不同,很难论说孰高孰低,找到这表达方式形成背后的成因,或许才更有价值。

媒介发展带来的思维变革

在传播学领域中,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理论——媒介即信息。通俗来说就是,随着媒介形态的改变,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。人类社会发展至今,简单总结起来大致经历了语言媒介、文字印刷媒介、声音影像媒介以及到如今的互联网媒介。每一种新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出现,人类的思维方式就会发生一次巨大的变革。近十年来,我们天天喊着互联网改变世界,社交媒体时代这样的时髦词汇,那互联网是怎样改变世界呢?媒介即信息,这个理论就可以在某个角度上解答这样的问题。

麦克卢汉—传播学者

我们说回到足球中来。

【前互联网时代】

如果你像我一样是最早的一批90后,那么我们恰好经历了中国报纸、电视最为辉煌鼎盛的年代。对于中国球迷来说,足球也几乎是随着中国电视业的蓬勃发展一并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。那时候的电视并不大,显像也远没有如今这么清晰。2002年韩日世界杯,什么都不懂的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德国与巴西的决赛,懵懵懂懂的就这么开始了与足球为伴的生活。

等到上小学、初中的时候,我们恰好又迎来了中国报业最辉煌的时期。如果你的专业是新闻学专业,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,当初是被《南方周末》种下了新闻理想的种子,“让无力者有力,让悲观者前行”,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,让多少青年踏上了追寻新闻理想的道路。而那个时候,球迷们最大的精神食粮当属《体坛周报》和《足球周刊》。这是我足球知识的来源,也是足球热情的培养皿。

那个时候,信息的获取没有如今这般发达,面对来之不及(经常要省一周的早饭钱,买一本杂志)的文字,总会倍加珍惜。一字一句,每一版每一篇都要细细读过。

那是一个属于文字的时代,更是一个属于文字匠人的时代。纸质媒介决定了,深度内容可以更好的呈现在版面之上,精彩的文字、严密的逻辑、鞭辟入里的论述成为了那个时代媒体文字的标杆。作者全情投入进采写创作之中,而读者也在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中,沉淀下来读和想。正如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理论所论述的,纸质媒介所承载的内容——大多是文字,需要阅读者投入更大的理性思维。

虽然足球是娱乐,但那时我们接触的足球信息大多以文字形式呈现,而那时的足球文字,相比起来的确更加具有文学性甚至思辨性。我很喜欢的一个专栏作家张晓舟,他曾出过一本有关足球的杂文集《生于午夜》,至今我总放在枕边,闲时翻开随便读一两篇,文字带来的快感甚至可以超越一场精彩的球赛。我随便摘录其中一段对坎通纳的描述供大家感受:

在我喜欢的法国人里面,他甚至可以和萨蒂、加缪和戈达尔并称F4。从未有一位球员能像坎通纳一样集优雅和疯狂于一身,集绅士和流氓于一身,如此混血、迷乱、孤绝的气质让人想到更早的某段摇滚年代——70年代末80年代初,哥特、朋克与新浪潮交集的火山口,也盛产过那么一些异种:左手举着玫瑰,右手竖起中指,一袭华服下一无所有,唯有一小撮x毛像答案一样在风中飘扬。

《生于午夜》封面图

这在我看过所有描写坎通纳的文字中是最印象深刻的。在这里提一句,张晓舟最有名的的身份其实是一个乐评人。著名的文化人梁文道在他的读书节目《开卷八分钟》中,甚至评价张晓舟将足球的写作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。但这样的足球文字在如今已很难见到,甚至可以说,是种不讨巧的写作方式。

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一篇专栏文章《如何不成为一名体育记者》,文中作者慨叹到文字在技术力量面前的脆弱,最后他在文末写道:我更像一个从挣扎和反抗中取乐的局外人,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我都在反对中看待这个职业,我反对新华社的干瘪体育报道,反对央视解说词一样的主持人专栏,反对把英媒文章抄袭成自己专栏的名家,反对“小猪”、“小熊”等网络语言进入足球写作,反对滥情和假惺惺的人文足球......

这一连串的反对,直指当下的媒体生态,但让人读起来又充满了无力感,只能像局外人一样在挣扎中坚持自我。

放在起绰号这件事上,那个时代的球员绰号更具文学性,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。这是文字时代人们的表达方式,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,如今已时过境迁。

【社交媒体时代】

上面所述的是在文字时代我们阅读和表达的方式、习惯,而到了互联网,尤其是社交媒体占据生活的时代,这一切在极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当我们手里捧着的从书本、报纸变成了手机,阅读内容的从文学、思想变成了140字微博,社交媒体以一种令人毫无察觉的方式,悄悄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、表达习惯。

社交是人作为社会动物的天性,也是基本需求。每个人都渴望在交流中获得赞赏,在争辩中赢得认同。当140字的微博(且不论之后改版可以允许发布长微博)成为人们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平台,为了获得更多的赞赏和褒奖,人们逐渐摸索出了讲段子、用表情包的表达方式。我们可以回忆一下,在差不多2013年之前,我们的日常交流中还很少使用表情包,即便用也是qq中简单的emoji表情,甚至都还是静态的,而这些表情也只是文字内容的辅助工具。但之后,表情包作为一种符号,在我们的交流中扮演了越来越大的作用,如今每个人的微信中,表情包都成为了最珍贵的“财产”。一言不合就斗图,我们单单用表情包,就可以完成一次对话。

这点在我懂的评论区就可以看出端倪。什么样的评论更容易上热评?要那是夸张、搞笑的表情包,要么就是各种奇思妙想的段子。

2014年世界杯对于足球传播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节点,这届世界杯真正成为了一届属于社交网络的世界杯。从2014年开始,人们逐渐找到了新的参与世界杯的方式,通过微博的发帖、互动、交流表达着自己的个性。世界杯不再只是千篇一律的直播比赛,甚至不再只是单纯只有足球议题。球迷将更个人化的表达加入到了观看世界杯的过程中。一组有趣的数据显示,2014年世界杯期间,微博上共有41个与世界杯相关的话题,其中讨论量最大的话题#微5世界杯#数据能达到23亿之多。而2018年世界杯就更是如此了,一个梅西的广告,最后都被网友玩儿的花样百出,这就是社交媒体对于人们参与足球的改变。

当娱乐化、简单化的表达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时,我们的语言习惯自然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,进而思维方式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转变。毕竟有语言才能产生思想。

那对于球星的绰号而言,自然也会因为表达方式的改变发生变化。272、3864、铍、狗剩这样看似无厘头但又很有道理的绰号也就应运而生了。别说球员绰号了,甚至严肃的政治议题、社会话题都可以用段子和表情包的方式讨论,当年的帝吧出征不就是最好的案例么?

绰号是时代的产物,不必执着于比高下

互联网的出现不可逆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过去的时代有属于他们的辉煌,如今的时代亦有属于当下的乐趣。球员绰号本就是一个时代语言的产物,非要论个高低岂不是庸人自扰。“金色轰炸机”有着他的传神,“狗剩”也有一份俏皮;“独狼”可以展现罗马里奥的孤傲,“大壮”也足以表达曼朱基奇的勇猛。

从古到今,起绰号就是中国人的一大爱好。文人有文人的绰号,武将也有他们的名号,各有不同,各有特色。归根到底,起绰号更多图个乐,或者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。我相信呀,那些厄齐尔的球迷一定不会比当年博格坎普的球迷感情少一分,虽然一个叫272,一个叫冰王子,在球迷心里,不论叫什么,他们都是王子。


本文标题:从“冰王子”到“272”,绰号演变的背后是时代的改变 - 英超
本文地址:www.ouguanzuqiu.com/yingchao/10414.html

TAGS:[db:tag]
内容导航
最新英超
猜你喜欢
  1. NBA
  2. 英超
  3. 西甲
  4. 排行榜
热门新闻
每周热榜
精彩推荐